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

河南今年“三农”工作怎么干 七大行动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 2023年04月03日 09:48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本报讯 (记者 刘晓波)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4月1日,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召开,对今年“三农”重点工作作出系统部署。

  截至去年,我省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生猪存栏量、食用菌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和神农种业实验室入驻“中原农谷”,第一产业增加值5817.78亿元,同比增长4.8%,为全省发展大局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设农业强省的目标任务,稳住“三农”基本盘意义重大。今年“三农”工作怎么干?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给出的关键词是:编制“一个规划”、开展“七大行动”、守牢“一条底线”。

  当前,省农业农村厅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抓紧研究编制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规划,支持有条件的市、县率先建设农业强市、农业强县。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头等大事。我省积极对接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分类分区域新建高标准农田255万亩、改造提升280万亩。探索“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推进模式,加快推进在建2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高产示范创建,打造一批吨粮县、吨半粮县。加快补齐农机短板,力争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以上。

  建设农业强省,利器在科技。我省开展现代种业振兴行动,全力推进“中原农谷”建设,积极推动神农种业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基地或成为其组成部分,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建设,争创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构建完成“中原农谷”建设的“四梁八柱”;扎实实施种业振兴六大行动,加快建设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水产和家禽种质资源库。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我省开展万亿级绿色食品集群培育行动,积极发展高效种养业,着力打造好11个国家级、33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示范带动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推进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做优粮食制品、做强肉类制品、做精油脂制品、做特果蔬制品,振兴酒业、奶业,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万亿级现代食品集群;全力打造小麦、花生、生猪等20条优势特色产业链;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加快打造宣传推介“美豫名品”“豫农优品”等公共品牌。

  畜牧业与农业相辅相成、相互成就,要加快推进我省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转变,把畜牧业打造成为农业强省的先导产业。我省开展现代畜牧业转型发展行动,做强生猪产业,做大牛羊产业,做优家禽产业,做特水产产业。

  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高质量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必须在设施农业上挖潜力。我省开展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提升蔬菜设施,确保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410万亩;提升食用菌设施,力争全年食用菌产量达到180万吨;提升设施养殖和设施渔业发展。

  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亦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省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创建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县20个、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1000个;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移风易俗和乡村治理,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破解未来“谁来种地”问题的关键。截至目前,我省培育农民合作社19.8万家、家庭农场26.2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2.5万家。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量不少,已经进入由数量增长向量质并举转变的新阶段,关键要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我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培育,培育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领域“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新增技能人才10万人以上,培训高素质农民6万人以上。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我省守牢农村改革底线、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农业生产风险底线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营造良好氛围。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