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

如何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以浸润心灵?

  • 2023年04月23日 15:05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李新贺

郑州图书馆内琳琅满目的图书 范晓恒 摄
郑州图书馆内琳琅满目的图书 范晓恒 摄

  中新网河南新闻4月23日电 (杨大勇)今天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近年来,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类的书受到读者青睐,那么,读传统文化经典要达到什么境界?如何阅读传统文化经典才能浸润心灵?

  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到治学的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重境界也被不少专家学者视为阅读的三重境界。

读者在郑州图书馆内阅读 范晓恒 摄
读者在郑州图书馆内阅读 范晓恒 摄

  那么,如何理解读书的境界?读书到底要达到什么境界?是不是“读”“ 背”“记”?对此,全国教育名师、知名传统文化学者邱志强认为,经典浸润心灵,促进成长。读书就要读好书、读经典的书,尤其是要读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类的书。

  对于读书的境界,邱志强认为,读书应达到开始学习、发现自我、感知他人、融会贯通、知道不足、化繁为简、知行合一、俯视评析、通透高远九重境界,特别是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更需要这种阅读的境界。

一名小读者在郑州图书馆内挑选书目 范晓恒 摄
一名小读者在郑州图书馆内挑选书目 范晓恒 摄

  以读《论语》为例,邱志强认为,阅读的第一重境界应从开始学习做起。孔子说“学而时习之”,能够知道学习,开始并坚持,就是开卷有益。这一阶段,学习《论语》的原文,参看名家大家的注解,能读准字音,读通文段,弄懂文本字面意思。

  第二重境界:发现自我。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读书学习,贵在有自己的理解认识,切近自身的学习思考,体会到《论语》与自身的关联,而不是将自己置身事外,让自己身临其境。

  第三重境界:感知他人。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首先要感知他人的贤与不贤和善与不善,才能思齐或自省,从之或改之。读《论语》,有故事性,要读出丰富的内涵。

读者在郑州图书馆内阅读 范晓恒 摄
读者在郑州图书馆内阅读 范晓恒 摄

  在谈及“俯视评析”这一境界时,邱志强认为,读书读到一定境界,能“上达”而看“下学”,就可以俯视评析了,站在《论语》之外看《论语》,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论语》在中华文化中的文化地位和时代特征。

  在通透高远方面,邱志强认为,读书学习,不能自以为是,要通达世界和人群,我是自己的主人,不是自我的牢笼。学习阅读传统经典文化,理解古今中外不同文化形态的关联,明白共同之处和不同表现形式,从而巩固完善不断优化。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从心所欲不逾矩,超凡入圣,臻入化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