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八位台胞河南寻根:抒怀“念豫情”,共续“两岸缘”

  • 2023年10月01日 17:05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责任编辑:李新贺

  中新社郑州10月1日电 题:八位台胞河南寻根:抒怀“念豫情”,共续“两岸缘”

  作者 王宇

  “我名字里有一个‘豫’字,我哥哥名字里有一个‘陆’字,这是父亲想让我们记住‘根’在大陆,‘根’在河南。”台湾鄢陵同乡会会长、68岁的黄念豫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9月27日,河南省许昌市规划展览馆,台湾鄢陵同乡会参访团成员观看城市建筑沙盘模型。 中新社发 王宇 摄
9月27日,河南省许昌市规划展览馆,台湾鄢陵同乡会参访团成员观看城市建筑沙盘模型。 中新社发 王宇 摄

  近日,包括黄念豫在内的8位台湾鄢陵同乡会成员组成参访团,回到祖籍地河南省鄢陵县寻根问祖,并到访许昌、洛阳、郑州等地。行程中,他们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和父辈们的两岸情缘。

  “我父亲18岁就到了台湾,每逢佳节倍思亲,他特别注重节日的仪式感,常向我们讲起早年河南老家的过节场景,整个家族非常热闹。”黄念豫介绍说,40年前,父亲和同乡们共同创办了台湾鄢陵同乡会,并每年整理印刷一期《鄢陵杂志》,作为联系故乡的纽带。

  “当年创办台湾鄢陵同乡会的时候,我还很年轻,并没有参加,但我爸爸告诫我一定要加入,这可能就是父亲的‘乡愁’,提醒我别忘了老家在河南。”黄念豫说。

  十几年前,黄念豫接手台湾鄢陵同乡会会长职务,担负起相关联络工作,也更多体会到父辈们那份血脉相连、灵魂相依的故乡情。

  黄念豫的父亲是上世纪40年代自大陆赴台的,他们这代人或年事已高,或已过世。“我现在有一个愿望,想把更多父辈一代已逝者的骨灰带回大陆,让他们‘回家’。”黄念豫说,“回家”就是想让他们魂归故里。

  截至目前,黄念豫已将多位逝者的骨灰带回大陆。“带骨灰回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部分逝者的老家地址不准确,幸亏有政府的鼎力协助,最后总算都‘回家’了。”

  台湾鄢陵同乡会现有成员百余人,多数为20世纪40年代自大陆赴台者的第二代,而第一代目前仅剩四人。

  黄念豫告诉记者,自己还有两个愿望,一是加强与第二代的联络,让大家都记住自己的“根”在哪里;二是希望有更多第三代加入同乡会,促成他们多回河南寻根问祖,多认识一些老家朋友。

  作为本次参访团成员之一,93岁的杜国占也是仅剩的四人之一。由于身体原因,杜国占本次返乡由儿子杜玉龙全程陪同照顾。

  “爸爸刚下飞机,就不停念叨‘到家啦,到家啦’。”杜玉龙告诉记者,父亲这两年身体一直不好,但很想回鄢陵老家再看一次,此行也是为了圆老人一个梦想。

  69岁的参访团成员赵祥瑞曾多次回到鄢陵寻根。谈起回乡经历,他说,每当看到自家祖坟时,就会热泪盈眶,“原来,我的根就是在这里啊!”

  赵祥瑞称,当前岛内情势下,不少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认知淡化,因此更需要两岸加强感情联络,扩大两岸民间交流,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9月27日,河南省许昌市博物馆,台湾鄢陵同乡会参访团成员参观馆藏文物。 中新社发 王宇 摄
9月27日,河南省许昌市博物馆,台湾鄢陵同乡会参访团成员参观馆藏文物。 中新社发 王宇 摄

  参访团中,王麦兰、王惠仙、王学尧是姐弟三人,也曾多次返乡。“父母健在的时候就一直说河南话,在家里还经常听豫剧。我们每次回来都感觉故乡在发生变化,城市发展越来越快,环境也越来越好,一切都觉得可得劲。”王学尧操着一口标准的河南话说道。

  今次寻根,黄念豫的夫人丁璐华一路同行。现年63岁的她祖籍山东,河南民众的热情招待以及当地的特色美食,令其印象深刻。

  丁璐华说,希望两岸同胞常联系,多走动,“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宗,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是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