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五一”假期河南共接待国内游客6168.1万人次 旅游收入354.2亿元

  • 2024年05月06日 09:36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原标题:文化、夜游、康养、采摘 文旅市场多“点”精彩

 “五一”期间,南阳世界月季大观园成为花海,6000多个品种的月季争相怒放,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5月4日摄)。 崔培林 摄
“五一”期间,南阳世界月季大观园成为花海,6000多个品种的月季争相怒放,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5月4日摄)。 崔培林 摄

  今年“五一”假期,河南再次成为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5月1日至5日,我省共接待国内游客6168.1万人次,旅游收入354.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接待人次增长11.8%,旅游收入增长14.2%;按可比口径,与2019年同期相比,接待人次增长35.6%,旅游收入增长23.0%。其中,全省4A级以上重点景区共接待游客1421.128万人次,同比增长15.08%;营业收入103548.43万元,同比增长36.25%。

  接待游客人次居前五位的景区分别是: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清明上河园、云台山、万岁山·大宋武侠城、龙门石窟。营业收入居前五的景区分别是: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云台山、郑州方特欢乐世界、清明上河园、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五一”假期,河南各大景区纷纷推出以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让游客在享受美好假期的同时,感受我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据了解,全省各级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含设在文化馆内的非遗展馆等)、美术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进馆338.5万人次,举办线上线下惠民文化活动6319场次,线上线下观看和参与群众296.8万人次。全省各类博物馆门票预订预约同比增长31%,洛阳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开封博物馆等假期预约爆满,河南博物院日均接待观众1.5万人次,殷墟博物馆假期首日观众超过1.9万人次、殷墟片区接待5.8万人次。

  “五一”假期,全省举办演唱会、音乐会、舞台剧、脱口秀等各类演出近20场,郑州市跻身国内演出热点城市。话剧、脱口秀演出受到追捧,话剧《石城诡事》《面具之城》以及美国百老汇科学舞台剧《物理秀》、开心麻花舞台剧《牢友记》上座率达90%以上。此外,开封的豫剧《南华经》、洛阳的《港台风怀旧情》演唱会、信阳的声浪剧场系列演艺也受到观众热捧。濮阳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水秀》演艺、周口杂技文化产业园《鹰之翔——空中飞人》,吸引省内外游客前来观看。

  郑州“夜游嵩山”、洛阳“古都夜八点”、开封“鼓楼夜市”、安阳“洹河夜游”……这个假期,“夜”品牌效应显现。安阳推出水上实景演艺《洹溯·大邑商》、无人机表演秀,游客超10万人次。郑州方特欢乐世界、海昌海洋旅游度假区、电影小镇推出“五一”夜场,营业时间延长至晚上9点30分。开封清明上河园推出大型夜间实景演出《岳飞·郾城大捷》、梦幻夜游项目《大宋·汴河灯影之新汴梁八景》,吸引众多游客。许昌围绕“曹魏风、三国情、许昌行”主题,策划推出“许多好吃、许多好物、许多好玩”10多项夜游活动。三门峡角古东小镇举办主题文艺展演,打造假日夜间经济新亮点。焦作市举办恩州驿“怀庆集”暨“怀川美食文化节”,让穿城而过的“景观带”变成繁荣热闹的“经济带”。

  “五一”假期,我省乡村康养旅游市场迎来旺季,尤其是一些近山邻水的精品民宿、旅游度假区成为游客的“心头好”。新密、光山、桐柏、淅川、鲁山、栾川等康养资源富集地区,成为假期预订增速最快的地方,相关数据显示,民宿预订同比增长68%、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151%。淇县灵泉妙境、登封照见山居、新县老家寒舍、汝州云堡妙境、南召五朵山蓼花汀民宿、修武云上院子、鄢陵花都温泉、郏县一鸣书居等一房难求,全省等级民宿平均入住率达89%以上。

  “五一”假期,正是新茶上市、瓜果成熟时节,各地把观光旅游与采摘尝鲜“打包”吸引游客。第32届信阳茶文化节发布“上春山”“采春茶”“享春味”等6大系列旅游线路,推出沉浸式“毛尖市集”,游客在车云山、文新茶村等地采茶、制茶、喝茶、斗茶,绘就一幅信阳版“只此青绿”图。郑州二七区樱桃沟风景区、新郑市泰山村樱桃园、义马市燕沟河大樱桃园、鄢陵县赵家樱桃园等地成为假期采摘休闲的好去处,户外露营、亲近自然的绿色之旅满足游客所追求的松弛感。(记者 郭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