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

世界地热大会河南科考活动启动 国内外专家齐聚中原“话地热”

  • 2023年09月19日 12:06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李新贺

  中新网河南新闻9月19日电 (记者 刘鹏)世界地热大会河南科考活动18日下午在河南郑州启幕。来自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瑞士、新西兰等十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同国内热能领域专家一道组成科考团队,赴豫考察中原地区地热能产业发展现状。

图为世界地热大会河南科考团队走进万江零碳能源港考察地热综合利用项目。记者 刘鹏 摄
图为世界地热大会河南科考团队走进万江零碳能源港考察地热综合利用项目。记者 刘鹏 摄

  世界地热大会被誉为地热界的“奥林匹克”。9月15日至17日,以“清洁地热、绿色地球”为主题的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在北京举办,这是中国首次承办此项国际盛会。

  18日下午的河南科考活动中,国内外专家一行前往位于郑州市中牟县的万江零碳能源港地热综合利用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记者当日随团进入万江零碳能源港了解到,该项目依据“绿色、低碳、智慧、共享”的原则,搭建以“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跨季储能+高效取热+智能光储”等技术耦合的能源港。据介绍,万江零碳能源港项目在中牟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内总规划为23座,可解决2405.69万平方米建筑供暖和智慧用能需求。

图为世界地热大会河南科考团队走进万江零碳能源港考察地热综合利用项目。记者 刘鹏 摄
图为世界地热大会河南科考团队走进万江零碳能源港考察地热综合利用项目。记者 刘鹏 摄

  当日,考察团一行就万江零碳能源港“向天要电、向地要热、凭空取热、跨季储热”的设计理念及所产生的环保效益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专家们一致认为,能源港多能互补热源稳,区域联供面积大,通过采用“地热+”多能耦合,来实现真正的零燃烧、零排放、零污染,是“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的新标杆。

图为科考成员走进万江零碳能源港换热设备间。记者 刘鹏 摄
图为科考成员走进万江零碳能源港换热设备间。记者 刘鹏 摄

  “我在这里看到了地热、光伏和风能等多种新能源的综合应用,可以说该项目在世界上已达到了领先水平,令我感到非常的惊喜。”在参观完万江零碳能源港地热综合利用项目后,来自肯尼亚一家发电公司的环境部门负责人伊丽莎白。万吉库。加豪如是感言。

  谈及近年来河南省地热能产业的发展,赴豫参加科考活动的国际地热协会(IGA)地热大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热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庞忠和在受访时告诉记者,河南的地热能产业发展把中国的地热利用从黄河以北推向了黄河以南,此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不但是冬天有温暖,而且还有效助力了当地打赢蓝天保卫战以及助力国家双碳战略更好提前实现,意义非常重大。

 图为国际地热协会(IGA)地热大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热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庞忠和接受媒体采访。记者 刘鹏 摄
图为国际地热协会(IGA)地热大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热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庞忠和接受媒体采访。记者 刘鹏 摄

  在结束了下午的科考活动后,河南省官方于当晚举行欢迎见面会,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敏出席见面会并表示,河南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河南坚持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清洁能源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她说,“开放的河南愿与国际地热协会、全球地热企业一道携手合作,推动河南地热走向世界,同时也欢迎各机构、各企业到河南投资,为世界地热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出席当晚见面会的国际地热协会(IGA)主席西尔万·布洛格表示,河南不仅地热能资源丰富,而且还培育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地热企业,已逐渐形成了集技术研发、项目应用、设备制造于一体的地热产业。国际地热协会已经同中国国家地热能中心河南分中心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双方将共同携手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推动河南地热产业的发展,为绿色地球贡献智慧和力量。

  近年来,地处中部的河南省紧抓国家实施“双碳”战略和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重大机遇,不仅把因地制宜利用地热资源写进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还连续出台了多项支持地热能发展的相关鼓励政策。根据《河南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到2025年,河南省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能力将达到5000万平方米以上。(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