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

打造一流市场化营商环境 河南出台新方案

  • 2023年09月14日 09:43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截至今年8月底,河南经营主体数量已达1054.3万户,经营行业涵盖国民经济所有类型。千万户经营主体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加便利高效的准入环境、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高效配置的要素环境和包容普惠的创新环境。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市场化专项方案》(以下简称《市场化专项方案》),出台由“双环境、双体系”4个维度构成的27项具有牵引性、关键性、标志性的市场化营商环境举措,全力打造一流市场化营商环境。

  打造河南营商环境“升级版”

  “企业开办+N项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全省企业开办实现“一网通办、一次办妥、一日办结”;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做法,打造公平公正市场秩序;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

  近年来,我省坚持把优化提升市场化营商环境放到新方位、大逻辑中谋划推进,以一系列举措增强经营主体的获得感、幸福感。

  《市场化专项方案》作为《关于深化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的专项配套改革方案,从总体要求、工作目标、主要任务等方面对改革意见予以细化,是对全省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注重理念引领。明确树立“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金牌店小二”服务理念,充分利用现代化监管手段,最大程度减少政府对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用最优质的政府服务及时高效帮助经营主体解决困难和问题。

  注重制度创新。以衔接国际通行规则为重点,对标最高标准和水平,持续推进市场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优化提升,努力为全国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原”经验。

  注重问题引领。聚焦我省市场化营商环境及要素配置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相得益彰,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获取要素。

  “两步走”实现目标

  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卓越的营商环境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为经营主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和氛围,“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推动形成了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对标优化营商环境前沿地区指标,立足河南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际,我省将以“两步走”实现工作目标——

  到今年年底前,要素配置、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市场化营商环境取得实质性进展,思想观念、领导体制、市场机制、治理方式实现系统性变革,企业配置资源要素主体地位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到2025年,更具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市场化营商环境初步形成,市场高效配置资源要素能力显著增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战略性、全局性重大创新举措,营商环境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双环境、双体系”提升综合优势

  在主要内容上,注重全面集成。我省聚焦市场准入、市场竞争、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市场化要素配置等4大领域,从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制定规则、形成标准、塑造流程等6个角度协同发力,形成强大合力,提升营商环境综合优势。

  营造两个环境。围绕营造便利的市场准入环境、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市场化专项方案》推出了14项举措,主要包括推进经营主体“一业一证”改革、实行经营主体准营承诺即入制、推动降低经营主体准入成本、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精准高效监管新模式等具体举措。

  构筑两个体系。两个体系即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高效率的生产要素配置体系。主要推出促进知识产权价值转化、建立知识产权信用标准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全球先进要素集聚能力、提升要素市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大力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等13项措施。

  “《市场化专项方案》立足全面推动要素配置、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统一大市场、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改革,提出了很多系统性、集成性、重塑性的配套改革措施,着力以市场化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热情,为河南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在介绍《市场化专项方案》起草情况时表示。(记者 孔学姣)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