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地方新闻 > 正文 >

河南周口:“节会”为媒 掀开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 2023年07月10日 10:12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李新贺

  中新网河南新闻7月10日电 (刘鹏 韩功勋) “开幕式画面唯美、时空跨度大,不愧是一场全新的视觉盛宴!”7月9日晚,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的伏羲文化广场,来自安徽阜阳的游客高珍珍开心地说。

  高珍珍口中的开幕式,即第二届周口荷花节的开幕式,其前身为首届“中国·淮阳龙湖赏荷旅游活动月”,正式启动于2007年7月,至今已经持续举办近二十年的时间。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小到大,从小到强,“荷花节”越办越出彩,越办越丰富,最终在2022年“提档升级”,升格为第一届周口荷花节,并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周口市人民政府主办,周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周口市淮阳区人民政府承办,全面提升了荷花节活动的新形象。

  同时,周口荷花节也被河南省相关部门列入省级节庆活动目录,从政策红利上,周口荷花节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去年,淮阳区有关方面相继投入160万元引进新型荷花“缤纷”“爱农”“月光倾城”等10余个品种,在城区5条河道、游园公园、道路节点进行布置,种植面积达8700平方米,盆栽荷花2万余盆,初步实现了“出门有荷迎、荷香溢满城”的景观布局。

  截至目前,周口荷花已和开封菊花、洛阳牡丹、许昌腊梅、南阳月季并称为老家河南的“五朵金花”,进而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样板、新典范。

  近年来,淮阳区立足周口荷花自然优势和太昊伏羲文化人文优势,结合原有的太昊伏羲陵和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着力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中华太昊伏羲始祖圣地旅游区”。该区先后出台《淮阳区“十四五”文化旅游规划纲要》《周口市淮阳区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三年行动方案》《淮阳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0)》《中华太昊伏羲始祖圣地旅游区总体规划》,站位全局,勾勒了文旅融合发展施工图,为实现全区文旅联动、错位互补,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旅游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河南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上,淮阳区成为首批12个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县(市、区)授牌县级城市之一。

  地处内陆中原的淮阳,境内并无名山大川,那么又是靠什么在文旅道路上“出圈”?答案则是厚重的人文历史和古老的自然景观。

  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羲皇故都朝祖会”成为全球华人的寻根大会。其规模之大,曾以单日游客量高达82万之多,而创下世纪吉尼斯记录。依靠“人文始祖伏羲”的厚重文化,结合新时代文旅市场的发展规律,淮阳区擦亮了“太昊陵寻根祈福游”的金字招牌。历届朝祖会期间迸发出的文旅消费活力,也大大超乎人们的想象。

  接下来的7月初至8月初,依托龙湖水域荷花景观而举办的“荷花节”活动,是又一个刺激文旅市场消费的品牌项目。其举办规格之高、时间之长,放眼河南全省文旅文创融合发展领域,也堪称大手笔。

  7月的龙湖,烟波浩渺,盛夏的古城清荷飘香。在万亩龙湖之上,荷花争奇斗艳,游船来回穿梭,消夏赏荷一时成为人们在夏日里旅游休闲的新追求。每年盛夏时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水墨画卷,都会吸引无数游人沉醉其间。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仅在去年第一届周口荷花节期间,7月23日当天,淮阳区单日接待游客就达到了1.2万人次,船票收入331865元,创历史单日收入新高,充分彰显了该区文旅市场的消费活力。

  同往年相比,今年的周口荷花节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其间将举行包括开幕式及文艺演出、“水韵周口·印象宛丘”大型水秀、“清风荷韵·中原廉文化”活动、周口市淮阳区招商引资大会以及龙湖仲夏夜活动等多达19场的文化活动。

  “根据客房预定统计数据情况来看,我们淮阳目前迎来了新一波的旅游热潮。”淮阳区伏羲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该区辖属 9 大商业综合体入驻商家 5000 余户,日营业额 100 余万元,日均客流量 8 万余人。

  “我们紧紧围绕打造‘中华朝祖圣地’‘中国休闲福地’‘国学文化源地’三张名片的发展思路,通过不断细化城市设计、畅通城区路网、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节会,作为实施‘旅游突破’战略、大力发展文旅经济的抓手,全力把淮阳建设成河南一流、中原出彩、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胜地。”淮阳区委书记张建党说。(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